中化资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资本”)作为中国中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以“创新金融服务,助力中国产业,成就美好生活”为使命,坚定科技引领和创新驱动,矢志成为行业领先、受人尊敬的产业金融综合服务商。
在金融业“脱虚向实”、服务实体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中化资本积极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争当行业深化改革健康发展之路上的先锋军,为金融扎根实体经济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
提升企业治理能力 奠定转型基础
一是把握宜改则改,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能、持续提升市场化水平、拓宽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渠道,中化资本于2019年引入4家战略投资者,一方面通过资本纽带构建战略协同关系,加速产业金融战略落地;另一方面也通过与市场更加紧密的对接,进一 步推动市场化发展、市场化管理、市场化运营。
二是坚持中国特色,建立现代企业公司治理体系。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细化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梳理明晰决策程序和运行机制,形成“一章、一办法、四规则、两方案”的治理文件体系,实现董事会规范运作。作为中国中化重要子企业,系统制订/修订10项落权制度和3项落权文件,率先全面落实董事会6项主要职权。
三是强调精准施策,提升现代化管理能力。承接中国中化6S管理理念,进一步围绕企业价值管理四要素,构建上下贯穿的“6S+”管理体系。明确公司总部战略引领、创新赋能、资源调度、风险防控的价值定位,对下属经营单元的管理逻辑进一步理顺;同时区分下属经营单元的功能定位、业务特点和发展阶段,一企一策形成分类管控模式。
四是体现金融特色,优化风险防控体系。紧密围绕金融行业风险特征,密切跟进监管政策,打造“一个引领、两层架构、三个环节、四个依托”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风险偏好陈述书,制订“1+N”内控标准,同时推进风险、内控和合规体系融合。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风险事件报告信息系统和风险监测预警共享平台,提升管理的前瞻性、时效性。
谋划业务增量布局 指明发展方向
一是做好新设计,坚定产业金融战略。基于“依托集团、面向市场、深耕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创新引领、科技驱动、开放协同”的发展动能,系统编制“十四五”规划,规划牌照金融、供应链金融与产业服务、产业投资三大业务布局,将以“金融+科技”双轮驱动服务产业,做产业和金融之间的桥梁,从产融结合和盈利贡献两方面助力中国中化创新转型升级。
二是投出新布局,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从服务产业需求出发,按照国资委“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实现产融衔接、以融促产,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要求,不盲目扩充金融牌照,先后设立中化保理补强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设立中化资本创投统筹产业投资、设立中化资本数科为科技能力沉淀和业务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通过丰富服务手段、培育核心能力,实现业务布局的优化。
三是挖掘新场景,系统推进产融协同。建立协同业务管理体系,从战略、预算、跟踪、考核、激励多维度引导BU加强对实体产业的服务。打造多个产融协同代表性业务,如中化资本数科创设“数据订单贷”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帮助供应链下游中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中化资本创投围绕集团主业累计投出规模超30亿元,助力集团延链、补链、强链。
健全人才团队机制 提升内生活力
一是市场机制全面落实。在各层级公司班子全面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全员完成“两书”签署。持续优化关键岗位述职报告制度,加强关键岗位履职评估,主动调整末位及不胜任人员,同时建立干部容错纠错制度。
二是核心人才团队强化。持续优化现有班子配置,补齐建强新经营单元班子力量,加快年轻关键岗位培养及使用,40岁及以下干部占比逐年提升。重点夯实后备力量,梳理“核心岗位继任者-关岗合格后备-高潜青年人才”三类后备,形成青年高潜人才专项培养方案。
三是重点业务多元激励。尝试打破单一目标奖金制,试点多元化激励创新,在中国外贸信托部分创新业务落地跟投和超额业绩分享、销售人员专项激励等激励模式,助力信托业务转型中市场化机制的突破。推进中长期激励探索,完成中化资本创投产业基金团队跟投与Carry分享机制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