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科技创新正不断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固有业态和模式。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探索和催生产业金融新业态,是中化保理数据金融团队始终探索的命题。

01 服务中国中化产业链升级

在金融科技的助推下,供应链金融迎来新的发展浪潮。2020年9月,中央八部门联合出台发文,明确加强供应链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供应链金融政策支持体系,指明场景化、生态化、线上化和数字化是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方向。
国家近年来也逐步将供应链、产业链金融等创新金融模式提上新的高度,“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特别是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聚焦供应链金融创新、强链补链工程等内容,提出各种建议推进普惠金融促进产业链稳定、融通发展。
中化保理积极响应政策,依托中国中化丰富多元的产业场景,充分发挥数字化科技力量,利用产业场景链接、大数据风险管理与金融产品创设等核心能力对传统信贷业务进行创新升级,聚焦核心产业端提供定制化、深融合、促发展的金融解决方案,更好地服务中国中化农业产业链和化工产业链升级。
中化保理数金团队以“数据订单贷/订单保”为切口着力打造数字金融业务形态,通过金融科技去解决产业链中小微企业融资痛点,致力于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持续进行创新探索。
02 聚焦中小企业融资痛点

目前,很多中小微企业之所以存在融资难问题,症结之一在于众多金融机构依旧用传统信贷思维评估主体信用风险,过于注重第二还款来源所提供的风险缓释效应,要求小微企业以其自身优质资产进行抵押质押,但其资产未必合格。此外,中小微企业通过信用自证以证明还款能力,实际上也存在很大难度。因此,需要在产业链条中嵌入科技手段,将整个链条里所发生的交易行为进行场景数字化表达,通过交易现金流数据证明相关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稳定性。
产业链条里的企业有大中小之分,以石油化工行业为例,越往上游集中度越高,越往下游中小微群体越多,而金融服务资源往往难以在不同层次客群中均衡精准分配——特别是针对一些中小微企业,其获取金融支持的难度和成本相对较高。
中化保理数金团队所负责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着力点,正是从产业链下游中小微企业客群切入为其提供金融服务。这种供应链金融模式纯信用化,无需抵质押,基于客户真实交易行为分析导入金融服务——这恰恰就是金融科技的优势所在。
03 深耕产业链纵向链条

签约中国中化核心企业22家,创新订单贷类产品17支,定制化研发审批模型4大类7个,累计授信近 14 亿元,资金投放突破12亿元······中化保理数金团队不断完善中小微信贷产品体系,开发多款“数据订单贷/订单保”可售产品,着力构建符合产业场景的特色产品线,跑出自己的加速度。
只要找准了方向,发展见效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最初,首款订单贷/订单保类产品,从项目启动到业务落地,用时10个月;首个核心企业场景,从签约到上线,用时5个月;累计授信第一个1亿元,用时6个月;累计放款第一个1亿元,用时15个月。如今一个场景上线仅需两周,累计授信的第十三个1亿元用时仅46天,累计放款的第十二个1亿元用时仅26天,单日放款屡破千万,单月放款破亿——中化保理产业链金融服务已经走过“从0到1”的发展阶段,正式驶入“从1到100”的快车道。
自产品上线以来,中化保理积极布局中国中化产业生态圈,接洽重点产业链,数据订单贷/订单保涵盖化肥、种业、新材料、能源、橡胶轮胎等行业板块服务中国中化多个核心企业场景以及生态圈客户,业务范围覆盖全国30个省市,多领域、全方位助力公司产业生态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