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服务开放平台
 
 
 
 
 
2019-11-07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化金控平台开门引战 央企混改红利再度来袭

近日,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布了两则增资公告,增资主体分别是中化资本有限公司(下称“中化资本”)及中化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化资本投资”)。

两家公司同属央企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化集团”)旗下,共同构成了中化集团金融产业控股平台。

金融版块的增资引战,意味着中化集团在混改路上再次迈出了重大一步;对市场来说,中化金融也将是本轮央企金控平台混改上市窗口中仅存的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之一;对潜在投资者而言,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分享央企混改红利的好机会。

增资引战,上市预期明确

根据公开披露信息,本次增资,中化资本、中化资本投资都将释放不超过30%的股权。即增资完成后,两家公司原股东中化集团股份占比不低于70%,新进战略投资者最多可持有三成股份。

从资产构成来来看,中化资本统一持股中化集团下属持牌金融企业股权,包括中国外贸信托、中化财司、中宏人寿、中化保险经纪、诺安基金、冠通期货、宝盈基金、中债信增、江泰保险经纪。截至2018年末,公司总资产200.41亿元,净资产188.18亿元,全年利润总额27.93亿元。

中化资本投资则统一持股中化集团下属非持牌或类金融企业股权,包括中化保理、中化商务、远东宏信及多个产业基金。2018年末,公司总资产94.35亿元,净资产73.71亿元,全年利润总额9.90亿元。

对于增资引战的目的,中化集团表示,希望通过资本纽带,帮助中化金融产业吸引优质合作伙伴构建战略协同关系,优势互补、增量发展,加速产业金融战略落地。同时通过与市场更加紧密的对接,不断将高成长理念和市场化机制融入基因,充分实现市场化发展、市场化管理、市场化运营。

更加重要的是,参考以往数家央企金控平台的资本运作路径,此番混改,亦可视作为中化金控平台上市铺路。

北交所公告显示,本次增资资产具有上市预期;中化集团内部人士亦透露,将于明年推进中化金控平台登陆a股。

这一消息无疑更加增添了挂牌资产对于市场的吸引力。

穿越周期,金融牌照资质优良

除了明确的上市预期,中化资本、中化资本投资自身的资产质量十分优质,均属业内领先。

自1991年,中化集团设立今日的租赁业龙头--远东宏信以来,中化在金融领域谋篇布局已经近三十年。在此期间,国内外宏观经济频繁波动,行业发展环境亦变化多端,中化旗下各金融条线却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势头,不断穿越周期,实现了健康发展。

以中化资本的核心资产--中国外贸信托为例。作为国内最早成立的信托公司之一,该公司以“金融好社会”为宗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力与组织力建设,聚焦于小微金融、产业金融、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四大核心业务领域。在2018年和2019年的监管评级和行业协会评级中,外贸信托均获得最高a类评级。同时,作为中国信托业协会副会长单位,蝉联了十二届“诚信托”奖,综合实力稳居行业前列。

2016年至2018年,外贸信托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25.8亿元、30亿元,攀升至行业第7位,年均复合增长率(下称“cagr”)22%;分别实现净利润11亿元、16.2亿元、19.5亿元,由行业第18位上升至第6位,cagr达到33%。

具体到业务层面,外贸信托小微金融业务开国内消费金融信托业务先河,于2007年发行了国内信托市场上首只个人消费信贷产品,2018年收入已突破10亿元,成立十余年来cagr达68.6%,始终坚持“平台+数据”的发展策略,提供覆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的服务体系,持续打造了信用类、抵押类、互联网+场景类的产品体系,把握住了以往消费金融发展的时代脉搏,未来成长空间依然广阔。

在资本市场领域,外贸信托已构建服务类业务加资管类业务的双翼发展体系。业务开展十余年来成绩斐然,累计设计开发证券信托产品超3000只,累计管理规模超万亿元。截止2018年底证券业务规模达2000亿水平。2011-2014连续四年获得“金牛阳光私募信托公司奖”,2018年获得“诚信托·最佳证券投资信托产品奖”。未来,在信托回归本源,支持服务信托发展的背景下,有望打造成为中国领先的资本市场行政服务商。

在财富管理领域,2011年,外贸信托推出业内首个财富管理品牌--“五行财富”,专注于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资产配置及增值服务。2013年,外贸信托再次领先同业推出银行私行首单家族信托产品,创设“五行汇泽”家族信托品牌,通过搭建境内一站式家族信托服务平台,全面满足客户风险隔离、财富传承及资产稳健增值的综合诉求。目前,外贸信托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9个城市设有区域财富中心,积累高净值客户过万人。经过8年积淀,“五行财富”品牌在业内已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多次获得“诚信托-财富管理品牌奖”等各类奖项。

在产业金融方面,外贸信托长期专注于地产金融、绿色金融以及其他新兴产业,持续为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力。作为国内最早开展房地产信托业务的信托公司之一,十余年深耕地产专业化之路,与时俱进伴随行业升级,创新进取拓展合作模式。同时,秉承绿色发展理念,设立绿色金融部,与行业龙头探索股权、债权、基金等各类产融结合的业务模式,支持绿色环保项目和低碳环保经济。

除外贸信托外,中化金融旗下各条线金融公司同样是行业内的佼佼者。

如远东宏信,作为中国首家融资租赁上市公司,2018年净利润行业第一,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军者,2017年入选福布斯全球2000强企业,商业模式与经营成果获得全球市场的广泛认可。

又如中宏保险,作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的寿险公司,是业内公认的“小而美”标杆。2016年至2018年间,保费收入从50.2亿元上升至81亿元,roe亦从12.7%提升至17.5%;同期偿付充足率分别为265%、255%、267%,皆远远高于150%的监管标准,实现了高速且稳健的发展。

此外,成立于2018年2月的中化保理,首年即实现业务收入4805.99万元,实现净利润1199.3万元,并成功发行首单央企保理公司百亿级别储架式供应链abs;中化商务是中国最早专业化从事招标采购咨询服务的企业之一,连续11年被评为中国招标代理机构十大领军品牌,链接优质产业客户数千家,是中化产业金融创新业务的重要引流平台;中债信用增进公司是在人民银行指导下成立的中国首家专业债券信用增进机构,长期主体信用等级连续六年保持aaa级……

Fintech引领,产业金融战略创新升级

二十余年的良好发展,增厚了中化金融的资产与利润,成就了各金融公司的行业地位,更为大刀阔斧的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与充足底气。

2017年,十九大胜利召开,制造强国、美丽中国、投资创新、金融改革等相关论述深入人心,也为中化金融指明了方向。如此背景下,2018年,中化集团对金融版块进行重组,组建中化资本、中化资本投资两大平台,并确定了“智慧金融、一圈一链、服务产业”的战略。中化金融产业就此踏上新征程。

所谓一圈,指的是“消费金融生态圈”。得益于国民经济的转型、百姓需求的升级,以及大众理念的更新,时代消费红利正在源源不断地加速释放。

基于此,中化金融立足外贸信托成熟的消费金融b2b2c模式,进一步将外部机构的合作范围外延,通过联合获客、联合风控定价、联合放贷的“联合2c模式”和自主获客、自主风控定价、自主放贷的“自主2c模式”,以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不断深入场景、优选客户,将全面提升2c能力视为战略转型的突破口。

如图所示,在这一过程中,信托等核心展业牌照,可以成为连接资产与资金两端的重要支点,将各金融条线的数据、风控、运营、产品、资金、客户六大类能力融合在一起,捏指成拳,并持续向c端下沉,不仅能够聚集优质合作伙伴,打造健康生态,也能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战略推行一年多的时间,已与蚂蚁金服、捷信、维信金科、马上消费金融、阳光保险集团等互联网巨头、持牌金融机构达成了深度合作,成效显著。

一链,则是指“供应链金融”。

客户层面,中化金融可以围绕中化集团内核心企业,逐步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获客更加精准;产品层面,除了基础的存贷款、创新信贷、国内外结算服务等业务外,中化金融还能通过旗下各金融机构,提供票据贴现、保理等供应链融资业务,以及投行、直接融资、财务顾问等增值业务,形成全链条的业务贯通,提高内部运作效率,并给客户打造一站式便捷服务。

产业基金是中化金融着力布局的另一个方向,被视为其实施产融结合的核心载体。

在产业驱动、市场化、前瞻性、长短期结合、顺逆周期结合等原则的指导下,中化金融围绕不动产、智能制造、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集团主业相关领域,已经合计斥资50亿元,设立了不动产、新材料、特殊机遇基金,未来拟合计投资100亿元,设立创新、环保、高新、农业四大基金。

产业基金在我国真正出现的时间并不算长,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工具、创新的融资渠道,能够发挥金融资本的敏感性和速度优势,更加精准、高效地服务、引导产业发展,可以说肩负着为产业升级开路搭桥的重要使命。

同样新颖的还有金融科技。中化金融将fintech视为实现创新突破的重要引领,专门成立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积极推进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在智能获客、数据风控、在线运营等层面赋能现有业务链条,以达到提升业务效率、改善用户体验的效果,并促成服务边界的拓展、服务内涵的升级,直至最终以金融业务的创新提升价值。

仔细复盘上述战略的构想与落地,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化金融内部各条线、各公司、乃至各具体产品,都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互相打通,相互成就的。

这正是中化金融改革创新过程中的另一大亮点--内部协同。

实际上,从顶层设计开始,中化金融就将协同视为金控平台的最重要价值之一,并围绕“一盘棋”思想搭建起了一系列组织架构及协作平台。

一方面,借鉴平安集团“团金会”等模式的长处,由总部协同管理部门牵头设立管理体系与三级协同团队,通过协同中心团队、协同智库团队、一站式主办客户经理团队,完成对客户需求的24小时响应及一站式解决。

另一方面,搭建线上化协同展业平台,高效链接资产方与资金方,实现业务撮合、在线组队、利益分配、绩效考核等功能,提供协同工作运转和激励解决集成方案,对旗下的优质牌照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在持续的碰撞中实现1+1>2的创新增量。

背靠中化集团,产融协同、赋能共生

更应该看到,与绝大多数孤立的金控平台不同,在国民经济“脱虚向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征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中化资本、中化资本投资作为中化集团金融板块,具有与产业高度契合的先天优势。

中化集团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现为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集团旗下设立有能源、化工、农业、地产和金融五大事业部,控股“中化国际”(sh,600500)“中化化肥”(hk,00297)“中国金茂”(hk,00817)等多家上市公司,对境内外300多家经营机构进行专业化运营,在全球拥有员工近六万人。

作为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第88位,截至2018年末,中化集团总资产规模达4897亿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91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9亿元。

由此可见,中化集团金融板块天然拥有丰富、可靠的产业场景、客户,土壤肥沃,不仅更方便于业务的开展,而且得以积累大量服务、支持实业的经验,形成了产融协同的良好范例。

其中,中化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发挥着重要的内部银行作用,为中化集团提供着存款、贷款、结算以及全球资金池管理等中间业务,同时服务于集团内部债权及abs的发行与投资,及时匹配着核心企业日益增长的直接融资需求。

中化保理主要聚焦于产业链,以中化集团地产、能源、化工、农业四大板块为重点和基础开展业务,并不断向上下游延伸。除了开篇所提,围绕兄弟企业中国金茂的上游供应商和各项目公司,成功获批100亿元储架式abs额度之外,公司开积极探索、开展了地产尾款结构化融资、能源仓储动产质押、农业化肥下游控货动产质押等一系列创新业务。

拥有强大风控能力的外贸信托,在给予集团能源、地产产业链上下游的外部客户债权融资支持的同时,亦能够通过数据协同共享、风控模型共建,深入中化产业覆盖的农业场景,为中小农户提供信托贷款,将对小微、三农的支持落到实处。

产业基金团队则如前述所述,围绕中化集团产业升级的方向,致力于打造央企一流的产业投资平台,是中化金融实施产融结合的核心载体和孵化未来新兴产业的重要平台。

综合来看,中化金融依托股东强大的产业背景,以优质稀缺的金融牌照及协同体系为基础,在fintech引领下,以“一圈一链”的创新业务模式践行产业金融战略,取得了快速发展,财务数据优异,成为在金融行业回归本源、脱虚向实新时代的典型标杆。

中化金融本次挂牌资产整体财务数据

(来源:北交所公开信息)

此外,据媒体报导,自去年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兼任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以来,“两化合作”的研究已经正式启动。根据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官网消息,两家公司一同召开了2019年经理人年会。在本周召开的第二届进博期间,宁高宁带领“两化”管理团队赴先正达(中国)调研,并提出sas(sinochem-adama-syngenta)联盟,“两化”的合作将释放先正达的创造性给sas联盟带来卓越的成长。据推算,“两化”将形成全球最大的化工企业,资产、营收规模有望双双突破万亿级别。

如此情形,中化金融无疑是“两化合作”红利最大的分享者之一,将有望获得更加丰富的产业场景和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宁高宁所说“带来卓越的成长”

纵观此番中化金融版块混改,其掌舵者宁高宁被外界誉为“红色摩根”、“并购之王”,曾先后执掌过华润集团、中粮集团,对地产、啤酒、零售、纺织、电厂、制药、建材等诸多领域均有涉猎,拥有极高的产业并购、混改重组战略见地和丰富的实操经验。作为国企改革排头兵的中化集团,也曾成功开展中国金茂、远东宏信等企业的引战上市,旗下多家企业在进行混改引战后均实现了长足发展,行业地位持续提升。

2018年两会期间,宁高宁曾发表观点,认为国企混改要从股权、战略、人才三方面着手;2016年初掌中化之时,其亦明确表态,“(中化集团五大)事业部最终要成为一个独立法人、上市公司”。

伴随着明确上市预期、两化合作稳步推进、资产稀缺且优质等众多利好,对潜在投资者来说,中化金融的混改步伐无疑会更加坚定与顺利,其自身的价值空间也将不断打开。